截至6月10日,全市麥收基本結束。來自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,今年我市小麥單產可達435.71公斤,增加3.22%;夏糧總產預計達到78.52億斤,增加3.51%,成功實現“十三連增”。全市累計種植秋作物1214.2萬畝,占預計播種面積1330萬畝的91.2%。
群策群力
保障夏糧趨穩向好
今年以來,我市以高標準糧田建設和萬畝糧食高產示范區建設為******,通過落實惠農政策、加大投入、改善條件、創新機制、科技長入“五項措施”,實施糧食穩定增產、管理提升、高產創建、“千人包千村”和“一噴三防”“五項行動”,特別是在中后期面臨條銹病、赤霉病等病蟲害偏重發生的嚴峻形勢下,全市通過落實以“一噴三防”為******的抗災增產措施,有效克服了病蟲害、風雹等災害影響,確保了夏糧生產形勢趨穩向好。
在去年夏糧增產的基礎上,今年夏糧能夠穩步提升,實屬不易,主要得益于“四個三”:一是面積、單產、總產三提升。據農業部門調查,全市小麥種植面積901萬畝,較上年增加0.3%;單產435.71公斤/畝,增加3.22%;總產預計達到78.52億斤,增加3.51%。二是小麥成產三因素三增加。小麥畝穗數38.5萬穗,增1.9萬穗;穗粒數32.2粒,增0.2粒;千粒重42.6克,增0.2克。三是品種、品質、布局三優化。全市******推廣了一批優良品種,主導品種進一步明晰;******強筋小麥達到53.08%,半冬性、弱春性品種分別占43.9%、56.1%;區域化布局、規?;a水平穩步提高。四是平原、崗丘、山區三增產。山區、崗丘、平原不同區域、不同品種、不同種植模式小麥均衡增產,穗大粒多,籽粒飽滿。
快收快打
助力農業增產增效
6月1日~4日,正值全市麥收高峰,我市陰天間多云,有間斷性陣雨、雷陣雨天氣。面對不利氣象形勢,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,聽取農業、農機、氣象等部門匯報,安排搶收搶種工作,要求各地“搶”字當頭,強化抗災奪豐收意識,全力以赴組織開展三夏生產,并通過市級主要媒體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。市委書記穆為民、市長程志明等領導多次深入田間,實地檢查指導三夏工作。同時,市委、市政府還派出16個三夏督導組和6個巡查組,分包縣區,深入一線,督促指導搶收搶種工作。市農業局組織參與“千人包千村”活動的1000余名技術人員,深入分包的村組農戶,制定技術措施,指導群眾開展三夏生產。
今年全市小麥可機收面積750萬畝,為加快麥收進度,在自備大中型聯合收割機8000臺的基礎上,市政府及早組織農機部門、農機合作社及種糧大戶通過多種渠道,與山東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安徽等地簽訂引機收麥協議2830份,達成引機收麥意向7200多臺,基本滿足夏收需要。面對降雨的影響,各地有針對性地制訂了麥收方案,對機械能夠進地收獲的麥田,足量安排農機,根據小麥成熟度有序組織搶時收割;對機械不能進地作業、但已經成熟的麥田,從湖北調入履帶收割機冒雨搶收;對倒伏的麥田,組織人力全力搶收,防止小麥發芽和霉變。
今年全市夏糧預計總收購量45億斤,其中托市收購22億斤。目前各類收購器材準備到位,其中輸送機1126臺、檢測儀器706臺、清理篩592臺、通風機1712臺、汽車衡232臺,能夠保障夏糧收購工作需要。全市各級糧食部門將加強市場******監測,嚴格執行政策,維護農民及國家利益。同時,搞好服務,防止出現農民“賣糧難”現象,讓群眾賣“舒心糧”。
搶時搶墑
奠定秋糧豐收基礎
為提高夏種質量,市農業局及早印發了《南陽市2015年玉米品種布局利用意見》,明確了夏播秋作物主推品種和種植技術,引導群眾選用包衣種子,開展藥劑拌種,玉米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率達到96%。
各地根據天氣、墑情和麥收進度,搶時早播。對留有預留行的麥田,及時組織群眾,搞好玉米、花生等秋作物的麥壟套種;對鐵茬播種的,在小麥收割后迅速搶種。目前,全市投入播種機械45000余臺,已播種玉米421萬畝。
調整優化種植結構,擴大******專用品種種植面積。在高標準糧田區域內統一推廣小麥—玉米(水稻)的種植模式,穩定糧食種植面積。注重播種質量,玉米******推廣落實“一增四改”(合理增加種植密度,改普通型品種為耐密型高產品種、改套種為直播、改“一炮轟”為配方施肥、改人工種植為機械作業)技術措施,水稻******推廣“一增四推”(合理增加密度,推廣輕簡栽培、病蟲害統防統治、配方施肥、機械化作業)技術措施,打好秋作物播種基礎。
在搶收搶種的同時,我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。對春播作物早管、細管、巧管,尤其是做好病蟲害的預報和防控工作。對夏播作物,按照種子落地、“管”字上馬的要求,迅速落實查苗補種、中耕滅茬、病蟲草害防控等管理措施,促其正常生長發育。目前,全市已中耕457.2萬畝次,化學除草361.8萬畝,病蟲害防控397.2萬畝次,春播秋作物長勢普遍良好。
上一篇:沒有了 下一篇:南京也有“生態糧倉”了 |